在消费者看来,公正的、有法律效力的权威鉴定机构的缺失,是目前汽车消费维权难的主要原因。
这一点无论是汽车经销商还是生产商均认同。与会汽车经销商代表也提出:目前退、换车标准难界定,期待设立独立第三方鉴定机构。
参加听证会的消费者和业界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将推动汽车消费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增强汽车厂家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意识,促使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健康持续发展。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应积极应对。该规定应在完善、特别是增加可操作性后尽快出台。
一、
国家质检总局今天下午如期举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听证会。记者发现,来参加听证会的消费者代表多经历过艰难曲折的痛苦维权过程。专程从成都赶来的张先生的爱车使用1年7个月、行驶3万公里时,突然发动机爆缸,连杆弯曲。对此经销商、生产商与他之间就是否属于质量问题持不同意见。生产商称不在整车质保范围内,不承担任何责任。结果是汽车被拆开两个月后,4S店承担6580元,他自己承担10300元才修好。
张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消费者反映,在相关维权中,消费者被要求举出自己没有不当使用的证据,实在难煞消费者。为此张先生在听证会上提出,汽车三包规定应明确一点:在汽车整车质保期内,只要经销商、生产商提不出消费者使用不当的具体证据,则不需要进行质量鉴定,销售商必须首先履行免费维护、更换义务。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韩峰提出,目前退、换车标准难界定,亟待设立独立第三方鉴定机构。
他表示,在汽车三包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车辆退换的具体条件。但执行过程中隐藏着无数扯皮的隐患。如何定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如果消费者与厂商出现不同意见时,谁来做出最终的裁定?自然应以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报告为依据。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独立检测机构对汽车三包的权责范围进行认定。到底哪些问题属于应该置换或退车,哪些问题属于可修理的范畴,责任该由哪些部门负责,评定机构需要有什么样的资质及评定人员需要什么样的资格等,这些都需要法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需要明示。
韩峰及其代表的经销商认为,要使涉及车辆质量问题的维修、更换及退车等相关规定能有序有效实施,在出台汽车三包规定及各项技术标准的同时,应设立第三方的鉴定机构,并保证第三方鉴定机构具备独立性、权威性、技术性三大特征,以保证其公平性、公正性及权威性。
二、
听证会上,代表们的意见还集中在对一些具体条款的细化及增强可操作性上。比如,免费维修、更换、退车的条件还应更具体明确;就代步车问题明确生产商与经销商各自的责任;免责条款中增加“明示的打折商品除外”一条;某些进口零部件订购时间能否排除在35天之外等等。
有经销商代表认为,汽车三包规定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退车和换车上。而这两个问题,对于经销商和消费者来说,都面临保险、汽车购置税、二手车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在规定中进一步细化。另外,换回或退回的汽车就是二手车,三包规定出台后,经销商是否可以出售二手车,也需要有关方面进行协调。
三包规定草案明确整车三包有效期不低于两年或4万公里,对此有消费者提出,此要求偏低,并提出3年或6万公里、4 年或8万公里的建议。有消费者列举美国等发达国家对车主较高的质保承诺后表示,“我国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上付出了比人家大得多的代价。立法应向比较弱势的消费者一边倾斜。”
三、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彦成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质检总局其实是给国人选产品的部门。产品质量标准定得高,消费者就选择质量高的产品,反之亦然。希望借此三包规定出台之际,把相关标准定得高一点。目前我们完全可以将汽车制造水平提高到发达国家水平。
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介绍制定汽车三包规定必要性及立法可行性时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之一,2010年汽车产销量已达1800多万辆。其中家庭购买已占销售量的80%以上。目前全国私人轿车拥有量近4000 万辆,且呈逐年较快增长趋势。与此相应的另一面是轿车质量、维修服务纠纷大幅增长。据中消协统计,2010 年受理汽车方面的投诉达两万多起,同比增长51%。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刘兆彬表示,目前我国汽车配套标准日益完善,汽车市场和消费者成熟度日益提高,在充分借鉴国外立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出台实施汽车三包规定的条件已初步具备。
据其介绍,目前我国关于汽车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有88项,其中汽车安全标准约60多项。在机动车安全标准中,包括主动安全标准30 项,被动安全标准25 项,一半安全标准27 项。
记者了解到,汽车三包规定的制定在我国可谓“十年磨一剑”。从2001 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开始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此次是否又会像以往有过的听证会后就悄无声息?就消费者的是否“又一次被忽悠”的担心,记者多方了解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次该规定出台的可能性非常大。据质检总局有关人士透露,按原定计划本年底之前就可能出台。接下来质检总局相关部门要做的是修改草案,如果草案改动太大,如将三包有效期一下改为3年或6万公里等,肯定还要再次征求意见。
有代表说,无论汽车三包规定具体在何时颁布,其影响和作用都将会是深远的,这对于以往汽车“只修不换”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它应该获得各相关方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本报北京10 月26 日讯)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 |